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夏清[1] 吴宇潇 XIA Qing;WU Yuxiao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毛泽东研究》2021年第1期94-102,共9页
摘 要:经典文本创制于特定历史情境。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最初基于提纲以讲话的形式首次发布。其后,经历了多次修改与调整,"讲话"整理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实际由口语化表述调整固定为书面表达这一新的文本形态。1943年国民党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国共舆论争夺加剧,期间《新华日报》问题频发。为总结前一阶段舆论工作的错误倾向,整改后的《解放日报》于10月19日在首版正式刊发修改后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党外危机推动了党内整顿,《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整风运动的重要文献被编入《两条路线》,成为党在思想建设、理论建设事业上的经典文本。回到历史现场,揭示文本自身发展的历史层累,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文本生产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变迁。
关 键 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三次反共高潮 文本生产 《新华日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