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洪军[1]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21年第1期190-201,共12页Study & Explor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从石渠阁到白虎观:汉代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研究”(18BZW037)。
摘 要:“素王”是道家总结古史传说时代部族首领任政特点提出的一个基本哲学概念,即治道质素之王。在汉儒经学阐释以及政治推衍下,作为泛指概念的素王成为孔子的专属代指,最终开启了孔为赤制的谶纬时代。刘邦建汉,承秦制,服色制度以水德为运,正朔未改。从思想深层次上说,“袭秦正朔服色”,体现的是“大汉继周”的政治理念,否定了秦朝作为历史发展的一个环节。汉代进入文帝时期,社会发展稳定,思想博兴,正视秦人历史存在的观点出现,贾谊、公孙臣等提出了汉为土德的观点,并在汉武帝时期得以实现。在西汉中晚期,第三种思想也就是汉代的第三条道路出现了,即刘向父子以五行相生理念创建的新五德终始说以及《三统历谱》,理论上倡导汉为尧后火德,在孔子为素王、为汉立法等谶纬思想的确证下,展演出整个社会一致认可的政治镜像。正是第三条道路的确立,使西汉王朝走上了不归路:尧有传国之运,尧后刘姓传位于舜后王莽,也就具有了历史的正当性、政治的合法性。具有小传统性质和价值观的谶纬,在西汉末叶登上政治舞台,历经东汉王朝的鼓吹,误导了中国人的思想、政治三百余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