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万海松[1] Wan Haisong
机构地区:[1]中国社科院外文所
出 处:《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0年第6期100-108,共9页New Perspectives on World Literatur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文本研究”(19BWW04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巴赫金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所作的《俄国文学史讲座》因学生米尔金娜的笔记记录而得以被发现,并流传至今。虽时隔近百年,但巴赫金的《俄国文学史讲座笔记》仍处处闪耀着学术判断的睿智光芒,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不同凡响的学术价值,对当今时代依然是一笔不可多得的丰厚精神遗产。《俄国文学史讲座》既是巴赫金个人学养的展露,也是其文学理论的试验田;巴赫金式个性化的文学史观集中体现在“同情之理解”和思想史考察上,这既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更反映了他与时代的对话、交流和争辩,也从侧面勾勒出一个专业文艺学家的早期成长图景。
关 键 词:巴赫金 《俄国文学史讲座笔记》 文学史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