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药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瑞军 王秋元 喇孝瑾 李继安 梁贵廷 曹慧娟 王瑶瑶 张敏 

机构地区:[1]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210 [2]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51

出  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年第5期563-567,共5页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基  金:国家科技部合作项目“中-匈合作中药培植基地建设与中药产品开发”(KY201904005);河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14397705D)。

摘  要:蒲公英系菊科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多年生本草的干燥全草[1],别名蒲公草、金簪草、婆婆丁等[2],我国资源十分丰富,且对其研究已达数千年。蒲公英很多种属有医疗保健及食用价值,其最早载于《新修本草》[3],古书记载蒲公英为“解热凉血之要药”“至贱而有大功”[4],《医林纂要》称之:“补脾和胃,泻火”[5],并且《本草经疏》《本草新编》《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记载。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二经,具有清热解毒、散结、利尿活血等功效[6]。

关 键 词:蒲公英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分 类 号:R282.740.7[医药卫生—中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