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艾东[1] ZHAO Ai-dong
出 处:《中国藏学》2020年第4期148-159,共12页China Tibetology
基 金: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美英涉藏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192)阶段成果。
摘 要:1908年巴塘女子官话学堂的开办,标志着川边近代女子教育的发轫。赵尔丰等当政者继承中国古代两千余年前关于教育之于政治功能的传统思想,强力推行女学,以救亡图存;同时清末国人自办女学方兴未艾。这两股重要力量及其他因素促成了川边早于内地某些地方兴办女学。川边兴女学,以开办官话学堂为主、初等小学堂为辅;以塑造忠君爱国、通晓汉语、集贤妻良母和英雄豪杰于一身的"新女性"或"女国民"为目标;办学章程、课程设置、教材及教学内容,一方面体现了对学部教育章程和宗旨的贯彻执行,是全国官办女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与内地女学也存在差异,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文章将巴塘"第一女子学堂"稀世老照片和新见《关外女学堂章程》等原始史料,与民初以来巴塘人才持续涌现的典型现象结合起来,对晚清女子教育是"教育之根基"或"根本"的观点作出了实证性的诠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