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钱静怡[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上海200433
出 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6期220-220,共1页China University Academic Abstracts
摘 要:从14世纪中叶开始,伴随着集村化运动在各地的进展,日本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自治性的村落共同体——“总村”。这一村落共同体区别于之前各历史阶段的村落,很多延续至近世乃至近代。其自治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各类租税的收取和缴纳由“总村”负责,即“地下请”;“总村”对村内百姓拥有一定的裁判权,BH“自检断”;在与外部村落发生冲突时,“总村”通过武装斗争以及申诉等各类手段积极解决争端。这些自治活动显示,“总村”内部存在村落运行组织,但其主导权主要集中于代表上层百姓的“地侍”阶层。15世纪后半期出现的各地域政权利用村落共同体的自治推进统治,使得“总村”成为大名地方支配的基本位。这一政策基本为之后的织丰统一政权以及德川幕府所继承,反映了日本中世向近世转型过程中断裂与连续并存的复杂面相。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7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