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饰到本体:“前文体论”时期的先秦两汉文章观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姚爱斌[1,2]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出  处:《斯文》2020年第2期121-158,共38页

摘  要:中国古代“文体”概念是一个指向文章自身整体存在的文论范畴,成熟于汉末魏晋,从先秦两汉的“文”和“文章”观念演进而来。从“文”和“文章”发展到“文体”,是一个由外饰化为本体、从外用转向自身的文学观念的演进过程。中国古代“文”概念的基本内涵主要由两组关系规定:一是指相对于单一事物或形式的更为复杂的事物组合或形式结构;二是指相对于事物本体的表现形式或外在修饰。因此“文”观念既有彰显自身形式结构的内在趋向,又总是指向其所附属的本体之物,并由此获得其意义和价值。在“周文”系统中,周人以“人”之本体存在为中心,内修文德,外备文章,在内外两个层面建立了华夏“人文”系统。汉代出现的指称文辞作品的狭义“文章”概念,仍然延续着先秦“文章”观固有的重形式外饰的倾向,突出文辞之丽和政教功能。其代表性文体汉赋因其铺张扬厉、闳衍侈丽的文风,一方面造成了文体内部辞采掩盖文意、事象压倒情志的结构性失衡,另一方面却以“润色鸿业”的方式实现了与外部政教功业的依附性统一,由此导致了内部失衡与外部统一的文体悖论。在东汉王充《论衡》建立的背离汉代主流文学观的“文学等级”论中,创造性的文章写作高于非创造性的儒家经学,连章成书的系统著述又高于单篇奏议书疏的写作,体现了王充对作者整体精神与文学创作相统一以及文学作品内在结构统一的自觉要求,并成为汉末成型的中国古代文体论的先声。

关 键 词:先秦文学 前文体 两汉文章观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