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梁耀淞
机构地区:[1]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03
出 处:《吉林教育》2021年第2期139-140,共2页
摘 要:讨论道德异化问题,自然是要追求异化道德的废除,实现道德本质的复归。但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对于异化的定义是存在差异的。对于何为道德本质、道德的归处在哪儿,答案不一。当在不同的场域观察研究道德异化现象时,同一对象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不尽相同的。马克思对异化道德背离的批判灵感来源于社会现实,侧重于事实层面的道德分析,但其批判的方法和态度,才是精华所在。扬弃异化道德是重要的,但对其定义的界定要在“强烈的视差”中审慎观察°这就需要在做出道德判断的时候,兼顾面向过去的他者和未来的他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6.1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