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逻辑看话剧《北京法源寺》的内在机理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景俊美[1] 

机构地区:[1]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出  处:《戏剧文学》2021年第1期44-47,共4页

摘  要:提起北京法源寺,了解台湾文化生态的人都知道,自诩为"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1]的人曾经写过一部小说叫《北京法源寺》。当下,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田沁鑫导演执导的同名话剧《北京法源寺》正在国家大剧院热演,票价从280元到1080元不等,直到目前仍是一票难求。这是我们关注这一选题的因缘。仅仅有因缘还不够,从文化逻辑的角度去解读大陆和台湾两地艺术家是如何阐释和演绎这一被赋予特定意义的"载体"之深层意蕴,以及广大读者或观众为何对这一选题有如此高昂的兴趣,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并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内在动因。

关 键 词:李敖 国家大剧院 深层意蕴 内在动因 特定意义 白话文 因缘 内在机理 

分 类 号:J824[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