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建波 Zhou J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6 [2]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0年第12期1709-1726,共18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7YFC0601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730210)资助。
摘 要:增生杂岩形成于洋-陆过渡带的海沟和岛弧之间,一般称其为俯冲带混杂岩.增生楔的结构、组成和形成过程客观记录了大洋盆地演化、洋-陆物质循环以及大陆地壳增生历史等多种信息,被视为研究板块起源和大陆生长的窗口.增生杂岩以块体-基质结构、叠瓦状逆冲断层-同斜褶皱的构造样式、丰富的变质作用类型和强烈的水岩作用而独具特色,也是增生杂岩有别于传统沉积地层的标志.在长达近百年的研究历史中,在增生杂岩的识别、组成与形成机制、基质与外来岩块的性质、大洋板块地层层序识别、大洋盆地重建、演化动力学背景以及与俯冲带和造山带类型的关系,特别是大陆俯冲带增生杂岩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在与板块起源相关的古增生杂岩的识别、增生杂岩带精细剖析、大陆碰撞过程中的增生作用、水岩作用的地球化学示踪等领域有望取得进一步突破.特别是中国境内发育全球最具代表性的造山带与增生杂岩带,开展相关领域立典性工作,为中国科学家创新和引领国际相关研究提供了最佳机遇.
关 键 词:增生杂岩 大洋俯冲 大陆俯冲 构造刮削 增生造山带 碰撞造山带
分 类 号:P542[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736.2[天文地球—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