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邱晓丹 QIU Xiaodan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
出 处:《汉语言文学研究》2021年第1期84-94,共11页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基 金:2019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培育项目“思想史视域下的中国当代文学与儒家传统”(项目编号:19wkpy143)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以注重文学的社会思想效应为显著特征。这是发生在经学的思想功能衰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文学思想功能的开发的双重基础上的。经学衰落与文学转型看似关系甚远,却在承担社会的思想工具功能问题上产生了交会。在传统社会,经学包揽了对宇宙、政权、人生各领域几乎所有问题的解释权和至高话语权。文学沦为其附庸,在思想表达上,主要承载经学之道。近代经学思想功能衰落以后,文学在思想表达方面呈现出独立品格。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文学范式,试图接替经学的思想范式,从而完成了近代以来“反儒反孔”的最后一道工序。五四新文学范式以“科学”为思想真理性、合法性和权威性来源的原点,以“文学”为思想内容的具体提供者,广泛生产针对“政教”和“人生”诸问题的思想内容,试图对经学的宇宙、政权、人生三方面之思想功能进行接管。尽管这一接管并未真正完成,但依然使中国新文学呈现出明显的思想工具属性,促成了其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3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