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球物理观测联合反演华南岩石圈温度和化学组分结构  被引量:8

Lithospheric thermal and compositional structure of South China jointly inverted from multiple geophysical observation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单斌 周万里 肖阳 Shan B;Zhou W;Xiao Y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地球内部多尺度成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1年第1期120-133,共14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674106);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YFC1500302)资助。

摘  要:华南块体位处中国大陆东南,对其深部结构的研究是深入认识中国东部构造及演化的基础.岩石圈的温度和化学组分结构是岩石圈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其的认识主要来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两类研究.由于单一的地球物理或地球化学观测资料和方法存在其各自的局限性,需要开展综合多种地球物理资料,并结合地球化学、岩石学方法的岩石圈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文章综合利用华南地区地表地形、大地水准面高、地表大地热流数据、地震面波频散曲线等地球物理观测资料,通过热动力学模拟和概率密度反演的方法,研究该区三维岩石圈温度和化学组分结构.结果表明,华南东部的华夏块体和下扬子克拉通岩石圈较薄(<100km),相对起伏较小,岩石圈地幔以饱满型的橄榄岩为主,表明古老难熔的地幔岩石圈物质被新的物质所取代,古太平洋的平俯冲作用是导致华南东部岩石圈减薄的主要动力学机制,而热侵蚀作用在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四川盆地内部岩石圈较厚(>200km),保留着厚而冷的克拉通岩石圈根,岩石圈地幔可能存在由于组分差异所导致的不连续面,其中下层饱满的岩石圈地幔要厚于上层难熔的岩石圈地幔,因而使得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岩石圈地幔整体以饱满和过渡型橄榄岩为主.

关 键 词:华南地区 岩石圈温度结构 岩石圈化学组分结构 热动力学联合反演 

分 类 号:P59[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313[天文地球—地质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