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浩[1] 金成 钱晶晶[1] 王路[1] 赵嘉懿[1]
出 处:《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年第3期256-259,共4页Zhejia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摘 要:胫骨中下段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由于胫骨周围缺少肌肉保护,常见开放性或粉碎性骨折[1]。胫骨中下段骨折常用的手术方法有髓内钉固定、内侧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固定和传统的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固定。髓内钉固定的优点是可以早期负重,对周围软组织损伤小,感染等并发症较少;缺点是固定力臂不平衡,无法提供骨折端的绝对稳定,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2-3]。MIPPO固定的优点是皮肤切口小,对周围血运破坏较少,骨折愈合良好;缺点是手术时间较长,对周围皮肤刺激较大[4-5]。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的优点是可以直视下复位骨折断端,达到解剖复位;缺点是皮肤切口长,暴露范围广,破坏骨折断端血运,容易造成骨不连[5-6]。本研究通过与传统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比较,评价髓内钉固定与内侧MIPPO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短期临床效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