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安山 Li Anshan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第2期97-109,共13页Social Science Front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142)。
摘 要:文章从中外关系史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有关古代中非关系的研究进行史学史梳理。关于汉代的中非关系研究,集中在中非关系起始时间、"已程不国"和"兜勒"两处非洲地名及早期非洲移民的研究。关于唐代的中非关系研究,主要涉及唐代古籍中出现的相关地名(如摩邻、老勃萨、拨拔力、三兰等)、中非商贸往来以及被称为"昆仑奴"或"僧祇"的黑人之来源问题。宋元时期,中非交往不断扩大,中国对非洲的认识得以提升,双方贸易活动频繁,相关研究成果丰硕。明代中非交往更进一步,学界对明代中非交通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明代地图上出现的非洲地名、郑和下西洋与非洲的关联以及明代中非贸易和瓷器在非洲的发现。由于处于殖民帝国入侵非洲和中国成为半殖民地社会,清代中非交往受阻,学界研究集中在清朝相关著作的内容及早期华侨社会的相关问题。基于以上研究,文章对中外关系史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提出建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