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的乌托邦构想——基于勒苏尔《姑娘》的探讨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莉[1,2] 袁洋[2] 

机构地区:[1]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1 [2]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出  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85-90,共6页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支持计划“英美左翼文学研究”(项目编号:2019-CX-002);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美国纽约知识分子群女作家研究”(项目编号:2020BWX024);郑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青年科研团队培育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20QNTD-03)。

摘  要:美国左翼女性文学表达了左翼写作中女性的独特经验、视角和声音,体现了20世纪社会各阶层女性对自我所处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生态环境等的观察和思考。不同时期的左翼女性文学虽聚焦不同话题,却始终坚持对建构以"姐妹情谊"为纽带与特征的女性共同体的追求。美国左翼女作家勒苏尔在其代表作《姑娘》中,就通过建立女性共同体的形式,帮助主人公"姑娘"完成了成长的仪式:母亲帮助"姑娘"完成了成为女人道路上的初步启蒙,对母亲的历史记忆为"姑娘"提供了复写的可能和前行的勇气。克莱拉是"姑娘"成长道路上的同路人,她不但是"姑娘"悲苦生活中的依靠和寄托,也通过镜像效果扩展和深化了"姑娘"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阿米莉娅充当了导师的作用,引导"姑娘"走进女性共同体,实现了性别和阶级意识的觉醒。可以说,以"姐妹情谊"为基础缔结的女性共同体是女作家构想的实现自我解放的有效路径,然而,这样的纯粹女性乌托邦不可避免地具有脆弱性、短暂性和不确定性,在现实中往往沦为脱离实际的空想。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左翼女性文学中,姐妹情谊这一女性命运共同体形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构,体现了女性作家对这一乌托邦构想的深入思考。

关 键 词:勒苏尔 《姑娘》 女性共同体 乌托邦 姐妹情谊 

分 类 号:I106.4[文学—世界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