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古出新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友舟[1] 

机构地区:[1]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出  处:《江苏教育》2021年第22期1-1,共1页

摘  要:行草书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古帖。临习古帖的方法有很多,有“铢而较,寸而合”的实临,即一笔一画都尽力模仿字帖,达到“对之仿之,如灯取影;填之补之,如鉴照形”的地步。这样的训练非常锻炼书写者的观察力,可以充分观照到字帖中的微小细节。学书者临古宜首先守定一家为主,专心临摹,对其用笔、俯仰、向背细致入微地加以摹写,如此经年累月,化我为古,然后另取一种法帖临数月,再取前面所主临的法帖温习两月,便会觉得这次温习临摹与前大不相同。如此反复多次,可以博取各家法帖之妙。“参以己意”的意临也是一种重要的临摹方法,即临摹时抓住字帖中的“精神处”,而不拘泥于细枝末节。如董其昌云:“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当观其举止、笑语、真精神流露处。”意临往往是临摹向创作过渡的一个阶段,这种临摹方式能充分发挥书写者的能动性,使之在临摹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学习,从而更好地吸收古帖中的精华,进行创造性转换,化古为我。

关 键 词:书写者 行草书 临习 临摹方法 董其昌 意临 字帖 创造性转换 

分 类 号:J292.1[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