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葛炎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政工学刊》2021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摘 要: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14年艰苦鏖战,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历史观决定了画家对历史正确而独特的理解和把握,表现力支撑了画家有能力为现实重新铸造一个艺术的世界。《抗战·胜利日》作品画面为观众呈现的是战争机器的废墟与毁灭,所表现对象承载了深刻的哲理意义:战争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血肉之躯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交错的坦克装甲躯壳、报废的飞机螺旋桨和锈蚀的铁丝网,硝烟弥漫的战场,静寂肃穆,仿佛在向无数抗战将士默哀致敬。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