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胎心监护临床应用规范的建议(二)  被引量:1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石苇 郭晓辉 

机构地区:[1]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产科,广东深圳518020

出  处:《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年第3期390-395,共6页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基  金: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SZSM201812078)。

摘  要:电子胎心监护最早是在1958年由美国内科医生Edward·Hon提出的,在此之前,胎心率听诊是唯一的动态监护手段;直至目前,多普勒技术普遍被应用于捕捉胎儿心率。现代电子胎心监护方法包括多普勒心率检测仪、胎儿头皮电极以及经腹胎儿心电监护。在电子胎心监护问世的近60年间,尽管其改善了产前护理质量,但宫内缺氧导致的围产儿死亡、新生儿脑病等新生儿预后不良情况是否能被改善的争议不断,而其使用已根植于日常胎儿监护。除外伴随生育年龄升高所致的出生缺陷增多影响,医护人员对心分娩力描迹法(CTG)图形的解读能力及作出的相应决策并迅速执行对围产期母儿结局至关重要。

关 键 词:心分娩力描迹法 电子胎心监护 新生儿窒息 酸中毒 

分 类 号:R715[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