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衰弱的心理社会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耿圆圆 张薇 周鼒[1] 方亚[1]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技术评估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102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年第8期1752-1756,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81602941)。

摘  要: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已成为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逐渐出现衰弱状况,即由多个生理系统衰退的积累导致生理储备能力下降和抗应激能力减退的状态〔2〕。据估计,65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中衰弱患者占10.7%〔3〕。衰弱是诸多不良健康结局的前兆〔4〕,多项研究表明衰弱增加跌倒、精神错乱、糖尿病、失能、死亡等不良健康结局的发生风险,进而增加住院率〔5~7〕。衰弱已成为当前老龄化背景下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衰弱是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种风险因素作用的结果〔8〕。现有衰弱风险因素研究的综述主要针对社会人口、生理、生物等方面〔3,9~14〕。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心理社会因素对衰弱发生风险的影响研究引起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尚无综述关注老年人衰弱风险的心理社会因素,因此本文将对老年人衰弱的心理社会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 键 词:心理社会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 生理系统 精神错乱 住院率 健康结局 抗应激能力 老年人衰弱 

分 类 号:R330.21[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