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出 处:《广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52-58,共7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的思想和实践研究”(19ZDA001)。
摘 要:文明乡风是检验相对贫困治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相对贫困治理对农村培育文明乡风提出了新的内容要求,即要求培养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勤劳致富的价值取向和自主脱贫的发展能力;要求打破认知局限,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反贫困理论的认识;要求继承农村传统文化中积极的部分,摒弃农村相对贫困人口身上遗留的与现代社会不相符合的思想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传统文化中落后的因素,在农村营造科学文明、脚踏实地、勇于进取、富于创造的社会风气,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要求兼顾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多层次需求,实现其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培育文明乡风有助于提升相对贫困治理工作效能,为解决相对贫困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文化支撑。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成功实施,使农村整体上形成了积极开放、平等民主、崇尚科学、自主发展的主流意识与乡村风尚,但由于受主客观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农村仍存在不良陋习泛起、道德水平不高以及"等靠要"贫困心理滋长等不文明乡风问题,其实质是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的表现,具体成因为农村集体经济较弱,缺乏培育文明乡风的物质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较弱,缺乏培育文明乡风的组织基础;农村教育相对落后,缺乏培育文明乡风的文化根基;农村文化生态失衡,成为不文明乡风滋生的土壤。对此,应通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重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重塑农村文化生态等措施,加强农村文明乡风培育工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