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电影声音观念启蒙探赜——重读《电影月报》(1928-1929年)  被引量:1

An Exploration of the Enlightenment of Early Chinese Film Sound Concept:Rereading Monthly Newspapers of Film 1928-192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岳[1,2] Zhang Yue

机构地区:[1]中国传媒大学 [2]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出  处:《电影评介》2021年第1期7-12,共6页Movie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电影声音的史学建构及理论研究”(编号:19BC046)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有声电影进入中国并非一帆风顺,从使用留声机配音的“说话电影”[1](1913)到爱迪生漏洞百出的“新卡尼托风”[2](New Kinetophone,1914)都曾借着“有声影戏”的噱头来过中国,然而这些有着天然缺陷的试验品并未获得中国观众的认可。直到1926年底,上海百星大戏院放映了17部试验性质的有声短片①大获成功之后,有声电影才以全新面貌再次来到中国。1927年华纳公司的《爵士歌王》(Alan Crosland,Jazz Singer)给有声电影打了一针强心剂,不仅推动了美国有声电影的变革,还引发了它在世界范围内的讨论,这股潮流也涌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并成为当时各报刊杂志的热议话题。其中,六合影业营业公司发行的《电影月报》就是有声电影在国内最早落脚的舆论阵地之一。

关 键 词:有声电影 电影月报 观念启蒙 中国早期电影 舆论阵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戏 留声机 

分 类 号:J909.2[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G239.29[文化科学] K263[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