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连洁 安丙辰 郑洁皎 Lian Jie;An Bingchen;Zheng Jiejiao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200040
出 处:《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年第2期452-454,共3页Geriatrics & Health Care
摘 要:脊髓不同节段神经元之间通过脊髓固有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协同完成的反射活动称为脊髓节间反射。脊髓节间反射属于脊髓水平的反射,有赖于脊髓固有神经元的参与,这些神经元的轴突在外侧索上行或下行,终止于相邻节段的中间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1,2,3]。脊髓节间反射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如长脊髓通路反射、搔扒反射、共同运动、联合反应等。在动物研究中发现脊髓节间反射对姿势维持和运动控制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节间反射的分析,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可以预测动物足的运动[4]。因此,脊髓节间反射相关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运动治疗、矫形器、机器人、功能性电刺激等康复治疗方案的设计,可为多种康复治疗技术及设备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目前,脊髓节间反射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仍在探索阶段,但相关运动形式已经运用到了脑卒中偏瘫、脊髓损伤、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损伤等的康复治疗中。本文就脊髓节间反射在康复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