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家驹[1] 王玉光[1] 刘清泉[2] MA Jia-ju;WANG Yu-guang;LIU Qing-quan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北京100010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北京100010
出 处:《北京中医药》2021年第1期2-6,共5页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10305501);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登峰”计划专项(DFL20150902);北京市科技计划(Z201100005420009);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计划(PZ2019009)。
摘 要:近20年来,特别是在SARS之后,面对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和2009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以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统筹组织,建立了覆盖北京地区中医药防治流感体系,科学、系统地开展了中医药防治流感的临床研究,对季节性流感进行中医流行病学调查,以临床数据揭示流感病"杂气"的特点为热毒,如2009甲型H1N1流感春季流行,病邪表现为风热毒邪;而发生于冬春季的季节性流感,多为热毒伴有六淫风寒之邪。流感初起以卫气同病多见,继而气营两燔,入血动血。结合北京地区地域和气候特点,流感治疗初起应表里双解、宣肺透邪;重症、危重症要把住气分关,并及早清热凉血、截断扭转;针对流感重症高危人群,应重视辨识内伤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20年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流感专家组在中医天人相应、三因制宜疫病理论指导下,根据每年气候的特点,动态调整年度的中医药流感防治方案,并以北京地区为主体组织了以"金花清感冲剂""连花清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为代表的中医药临床试验,以确凿的循证医学证据彰显了中医药在流感治疗方面的优势与特色,丰富了新世纪中医疫病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