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嵘“滋味说”批评标准的生成与启示  被引量:1

The Generation and Implications of Criticism Criterion in ZHONG Rong’s“Taste Theor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余开亮[1] 张烁 YU Kailiang;ZHANG Shuo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茶道哲学研究所

出  处:《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3期44-53,共10页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摘  要:钟嵘对"滋味说"内涵的创造性阐发具有晋宋之际美学经验与诗风新变所带来的新意蕴。通过将"兴比赋"作为五言诗三义以及对风力与丹采的注重,钟嵘确立了五言"滋味说"的具体内涵。检视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及其背后"寓目美学观"的兴起,可知钟嵘"滋味说"的这种新意蕴是时代诗风所带来的,明显受到了晋宋山水诗"寓目美学观"的影响。通过"滋味说"对比兴二法"因物"特性和赋法创作的强调,通过"滋味说"对"即目""直寻"感知经验的重视,可以看出,"滋味说"是传统诗学与寓目美学加以调和的产物。因此,钟嵘的"滋味说"和刘勰的"情景交融"理论一样,当是儒家诗学发生转折的核心关节点。时代新变对"滋味说"内涵塑造的历史个案可深化关于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应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自觉思考。

关 键 词:钟嵘 滋味说 兴比赋 寓目美学 文论创新 

分 类 号:I207.2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