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2]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出 处:《文化遗产》2021年第2期16-22,共7页Cultural Heritag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少数民族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BMZ130);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新媒体时代边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7sy10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与西方语境中的权威遗产话语不同,中国语境中的权威遗产话语有助于加强弱势民族和社群在社会公共文化领域的集体叙事并为其争取文化权益。以拉祜族创世史诗为例的少数民族口传文学遗产话语实践涉及文本、话语阐释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少数民族在官方权威版本生产和话语阐释方面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和反身性。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遗产社会实践中,官方权威遗产话语是生产少数民族象征资本的主导力量,文化旅游背景下的非遗资本转化已成常态,少数民族社会资本的建构得益于科技传媒的普遍应用。在非遗资本的生产、建构和转化过程中,由于受权力、资本、利益、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遗产社会实践往往存在问题。从遗产话语实践角度出发,为更好地推进少数民族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有必要强调:赋予非遗“活”在当下的现实合法性是必要前提,建立相关主体的合作制衡机制是重要保障,鼓励面向未来的遗产心态和创造性至关重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