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 [2]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人文杂志》2021年第4期12-21,共10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社会学史》”。
摘 要:学科意义的中国社会学产生于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变迁过程中,中西学术源流的汇合共同推动了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与此相联系,中国社会学从一开始就面对着“传统—现代”“中国—西方”“理论—实践”的关系,由此也就决定了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历史方位、学理脉络和现实关切。在中国社会学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不同阶段,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一直贯穿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历程中,推进社会学中国化也一直是中国社会学的总体趋势。中国社会学史依据“过程性”及其史料和素材的叙述,着力展现一百多年中国社会的剧烈转型和变迁,西方来源和本土渊源的汇合促成了中国社会学的始创,专业和学科意义的社会学初步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社会工作以及包括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在内的学科体系全面推进,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社会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快速积累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的前进步伐。随着这一学科的蹒跚踉跄、起伏跌宕的努力前行,其研究范域日益拓展、日渐开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