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胫骨近端取骨器的研发与临床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丙刚[1] 刘娜[1] 

机构地区:[1]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五科,河北唐山063000

出  处:《实用骨科杂志》2021年第4期374-376,共3页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摘  要:目的探讨一种新型胫骨近端取骨器取骨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根据植骨方式分为应用取骨器胫骨近端取骨组(A组)和传统自体髂骨取骨组(B组)。A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22~59岁,平均(43.6±10.21)岁;AO分型B型18例,C型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9~28 d,平均(14.36±4.36)d。B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20~60岁,平均(44.24±11.07)岁;AO分型B型16例,C型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32 d,平均(14.72±4.90)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9~28个月,平均(13.76±1.33)个月;B组随访时间8~32个月,平均(13.92±1.6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6,P=0.708)。A组手术时间为(71.2±6.00)min,B组为(82.80±5.4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76,P<0.001);A组术中出血量为(314.00±78.42)mL,B组为(436.00±65.3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4,P<0.001);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77±0.86)个月,B组为(5.12±0.8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8,P=0.148);A组术后VAS为(3.68±1.03)分,B组为(5.12±0.8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89,P<0.001)。结论新型取骨器取骨方式既能满足部分植骨需要,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不增加手术时间,避免髂骨取骨的相应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取骨方式。

关 键 词:胫骨干骨折 取骨器 自体植骨 髂骨取骨 

分 类 号:R683.42[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