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疏离感对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浦昆华[1] 李东明 杨雨 

机构地区:[1]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处,昆明650500 [2]昆明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 [3]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

出  处:《校园心理》2021年第2期145-148,共4页Journal of Campus Life & Mental Health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MZ07)。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各民族中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建设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促进民族团结的特殊重任。幸福感是衡量一个国家民生问题的重要指标,已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之一,社会支持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1-3]。经检索文献发现,目前尚未有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因素间接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文化疏离感指个体对与其母文化不同的他文化产生一种不和谐、疏远,甚至被异化、被控制等感觉,使其在主观上产生了消极情绪体验[4],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与汉族学生的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因自身母文化与汉族主流文化的冲击和摩擦而产生文化疏离感。本研究以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为对象,探讨社会支持在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所起的潜在中介作用,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提供实证依据。

关 键 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文化疏离感 检索文献 交往过程 中介因素 大学生群体 汉族学生 

分 类 号:G645.5[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