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尺度的亚洲夏季风演变:“困惑”与探索  被引量: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程海[1,2,3] 张海伟 蔡演军 石正国[2] 易亮[4] 邓成龙[5] 郝青振[6] 彭友兵[1] Ashish SINH A 李瀚瑛 赵景耀 田野 Jonathan BAK ER[1] Carlos PEREZ-M EJIAS 

机构地区:[1]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西安710054 [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1 [3]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4 [4]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5]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6]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7]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Dominguez Hills,Carson 90747,USA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1年第4期507-522,共16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888101,41731174)资助。

摘  要:亚洲夏季风影响着亚洲大陆数十亿人口.半个世纪以来,亚洲夏季风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但一些科学问题依然有待深入探索.这其中包括轨道时间尺度的两个难题:(1)中国黄土的磁化率序列显示亚洲夏季风变化以冰期-间冰期~100kyr周期为主,而中国石笋氧同位素(δ18O)序列则以~20kyr岁差周期为主,两者主导周期的差异成为了悬而未决的"中国的100kyr周期问题";(2)亚洲大陆石笋δ18O序列与许多海洋沉积记录在岁差波段上的显著相位差异,是争议已久的"海-陆岁差相位的困惑".应当如何解答这些难题呢?首先,伴随着轨道尺度数值模拟的不断发展,岁差波段上降水量和风场变化在亚洲夏季风广大区域中的不均匀性及其区域模态差异逐渐明朗,不同气候记录的分歧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这种降水和风场空间不均一性的体现.其次,不同记录载体有其固有的优势和局限,而此间差异则部分反映了这些局限性.总体而言,亚洲夏季风的黄土、海洋和石笋记录之间并不存在相互否定的关系,而是具有互补性;它们各自刻画了亚洲夏季风动力学系统的不同方面.因此,从整体季风系统的视角审视这些记录,能够基本解释亚洲季风的"中国的100kyr周期问题"和"海-陆岁差相位的困惑"这两个科学难题.

关 键 词:亚洲夏季风 轨道时间尺度 岁差相位 不同气候记录 

分 类 号:P425.42[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