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300020 [2]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 [3]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天津300071
出 处:《中国药房》2021年第9期1131-1137,共7页China Pharmac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973093);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开放基金资助课题(No.2018065);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人才培育项目(No.RC20147);天津市眼科医院科技基金项目(No.YKQN1912)。
摘 要:目的:探讨黄酮类天然化合物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为治疗AMD的黄酮类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对黄酮型、黄酮醇型、黄烷酮型、异黄酮型、查尔酮型、黄烷醇型、花色素型等7种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天然化合物或其糖苷在防治AMD研究中的相关作用和分子机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黄酮类天然化合物可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白细胞介素6/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IL-6/JAK2/STAT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HIF-1α/VEGF/VEGFR2)等多种信号通路,来调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红素氧合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GCLM)、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VEGF等多种细胞因子或蛋白的表达,来发挥抗炎、缓解氧化应激损伤和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等作用,从而对AMD起到防治作用。但目前对治疗AMD的黄酮类天然化合物的研究大多数仍处于实验阶段,仅有少数应用于临床;将来应从改善该类化合物的水溶性、寻找合适的糖配体或开发新型眼内给药剂型等方面进行开发及结构优化,以促进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眼科疾病的治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