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姓党”的实践逻辑——基于《抗战日报》的一项微观考察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岳谦厚 乔傲龙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

出  处:《中国乡村研究》2020年第1期28-68,共41页Rural Chin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太行山和吕梁山抗战文献整理与研究》(16JZD035)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晋绥地区是一个典型的文化沙漠。1940年初中共开始独立主政晋绥根据地,并在人财物力匮乏、生存面临威胁的条件下,经过努力动员,组织起一个相对完整的新闻出版体系;其中《抗战日报》是其意识形态部队的"压舱石"。该报在中共中央"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号召下,在晋绥边区建立了规模庞大的通讯网络,将数以千计的"大老粗"培养成舞文弄墨的报纸作者,将无数文盲半文盲改造成报纸的忠实读者或听众,创造了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迹。而"群众路线"和"全党办报"的实践过程不仅是党报自身的有机化改造过程,更是以党为中心统一民众意见的过程——通过深入广泛的文化动员,中央意志成为全党意志,党的意志成为全民意志,整个根据地结成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共同体,基层民众卷入到抗战与革命的洪流中,为中共最终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 键 词:晋绥边区 《抗战日报》 全党办报 党报姓党 

分 类 号:D261.5[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