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贺力平[1] He Liping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100875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第4期93-100,共8页Social Science Front
摘 要:1840年前后,围绕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政府政策引发了通货学派与银行学派的争论。两派在货币概念、货币与物价的关系、货币与经济波动的关系等问题上表达了针锋相对的见解。尽管两派都同意货币数量论的基本等式,政策建议却迥然不同。通货学派的观点因“政治正确性”被吸收进1844年《银行特许状法》。但实践证明,银行学派的观点更适合正在成长中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发挥货币政策效果。争论促进了货币信用理论的学术进步,回顾这场争论有助于理解人们在21世纪遇到的一些货币理论和现实问题。
关 键 词:通货学派 银行学派 货币 货币数量论 1844年《银行特许状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3.10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