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次间歇性θ脉冲刺激对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听觉诱发电位P300的影响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谢静[1] 王单[2] 袁旭[2] 陈尚杰[2] 王敏[1] 

机构地区:[1]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安徽蚌埠233004 [2]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宝安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深圳518101

出  处:《安徽医学》2021年第4期383-386,共4页Anhui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973922)。

摘  要:目的研究单次间歇性θ脉冲刺激对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听觉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与振幅的影响。方法2020年7~11月在深圳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附属社区招募40例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真刺激组(n=20)和假刺激组(n=20)。干预前,每位患者先接受听觉诱发事件P300测试并同步记录脑电图,再用单脉冲测量静息运动阈值,以80%阈值的强度进行真或假间歇性θ脉冲刺激。真刺激组刺激部位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线圈平面与头皮相切呈45°夹角,手柄向后。采用丛间频率5 Hz,丛内频率50 Hz,每10 s刺激2 s,间歇8 s,在每200 ms施加3个50 Hz的脉冲刺激,其中每20 ms发出一次脉冲。总共190 s(600个脉冲),刺激强度为80%静息运动阈值。假刺激组仅将线圈垂直于刺激部位,刺激不穿过颅骨,余参数同真刺激组。所有患者仅接受一次间歇性θ爆发刺激。干预后,所有患者再次进行听觉诱发事件P300测试及同步记录脑电图。分析比较患者干预前后脑电图中P300潜伏期与振幅的变化情况。结果间歇性θ脉冲刺激干预后,真刺激组顶区(Pz)和中央区(Cz)的P300潜伏期分别与干预前、假刺激组干预后相比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央区(Cz)潜伏期干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间歇性θ脉冲刺激作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使其听觉诱发电位Pz、Cz的P300潜伏期缩短,从而提高患者反应速度,影响认知加工过程。

关 键 词:间歇性θ脉冲刺激 2型糖尿病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脑电图 听觉诱发电位P300 

分 类 号:R587.2[医药卫生—内分泌] R749.1[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