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蓝善康
机构地区:[1]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广西桂林541004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49-56,共8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文学编年史”(19BZW127);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抗战大后方文艺座谈会研究”(2021KY0035)。
摘 要:抗战期间广为流传的"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口号的提出者并不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根据老舍的记述,这一口号由老向在文协成立之前首次提出。但在文协成立之后,老舍等人却将这一口号的提出者移植到文协名下,且在多人的追述中将提出时间默认为文协成立之时,形成了"以讹传讹"的效应,使这一口号上升为集体意志并为抗战文艺运动提供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在实践层面,由于人财物的紧张、内部的分歧以及认识上的差异,该口号在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彻底贯彻。以胡风为负责人的文协研究部,无意于履行该口号的推行职责,进而导致该口号在抗战大后方没有生成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实践效果。
关 键 词:“文章下乡 文章入伍”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抗战文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