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
出 处:《中国电信业》2021年第4期21-25,共5页China Telecommunications Trade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诸如虹膜、脸部特征、声音、步态、指纹等可识别公民生理及行为特征的生物识别信息,在商业场域应用愈发广泛。公民以及商业主体在享受生物识别技术、人工智能等带来便利、效率以及利润等巨大价值的同时,有关生物识别信息泄露、滥用的案例也屡见报端。以2021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为例,有关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即被点名报道。面向未来,生物识别技术必将进一步拓宽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由此提高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和高度,将是世界各国势不可挡的发展潮流。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当下,法治作为化解社会矛盾、降低社会风险的最佳路径,将生物识别信息商业性处置纳入法治化轨道,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厘清生物识别信息商业性处置的私权边界,是保证公民信息安全、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必然选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