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冬月 刘宁[2] 王凤磊[2] 黄光瑞 徐帅 张泽灵 王海芳 崔淑梅 杨姝玥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100050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4]甘肃省定西市中医院,甘肃定西743000
出 处:《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年第6期751-753,共3页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
基 金:首都卫生发展专项(首发2020-4-2029)。
摘 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指幽门螺杆菌从口腔进入人体后特异地定植于胃上皮,定植后机体难以自发清除,从而造成持久或终生感染[1]。据报道,幽门螺杆菌与人共存至少约5200年[2],在世界人口中,约50%以上人感染了Hp,但不同国家、地区或不同人群的感染率差异较大,在发达国家感染率约为20%~40%,在发展中国家则可高达40%~90%[3]。人类是目前Hp感染唯一明确的传染源,现有研究中从感染患者的胃肠道分泌物、唾液、牙龈和粪便中分离出Hp,表明胃—口、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是可能的重要传播途径。亲密接触,尤其是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接触,可能是导致Hp感染的重要因素。遗传学显示,Hp是人类消化道中最古老的定植菌,与人类属于共生关系。适量的Hp感染对人体不仅无害,而且有益,虽然Hp在和人体漫长共生过程中进化出免疫逃避和免疫耐受,但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皮疹等常见变应性疾病有很好地抑制作用[4]。
关 键 词:幽门螺杆菌感染 内关穴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医案
分 类 号:R256[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