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荣鑫 Rong Xin
机构地区:[1]中央团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部,北京100089 [2]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科研管理处,江西吉安343600
出 处:《广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39-44,共6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 金: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般项目“文化治理视野下当代社会思潮研究”。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大理论创新。为深入领会该理念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需认真甄别、辨析“人类”“命运”和“共同体”三个关键概念。要把握该理念的理论创造与理论贡献,需将其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变革的总体高度加以衡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实践为基础创立了唯物史观,并在对资本现代性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历史从民族史向世界史的转变,提出世界史观。概言之,世界史观揭示了资本全球扩张、全球殖民的历史和逻辑,展现了资本为主导的世界史图景。然而,资本现代性是包含一系列理性与非理性特征的矛盾综合体,资本在创造人类文明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沉重的灾难。资本现代性和世界历史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批判。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从激进的革命力量转变为反全球化的保守派;另一方面,发展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思潮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角度反思和批判了资本现代性及其主导下的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发展困境预示人类历史的新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预示世界历史从以资本为主导向以人类共同价值为主导转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展开了生动实践,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贫苦问题、安全问题和生态问题贡献力量,为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实现人类共同的美好生活作出努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