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新民 何冠岐 Gao Xinmin;He Guanqi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4-13,共10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东西方心灵哲学及其比较研究”(12&ZD12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意向性与人工智能建模基础问题研究”(20YJA720003)。
摘 要:我们要建构能够模拟和超越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无疑要以人类智能为原型实例,并研究大自然"设计"塑造它的历史、过程与内在机制。基于这一考量,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研究于上世纪末开始了以新进化论为解释基础的所谓"进化论转向"或"目的论转向"。目的论在当代哲学中的复苏不但是传统目的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升华",也是当代哲学自然化运动的一个新成果,将其作为解决人工智能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一个进路无疑抓住了本领域中的"牛鼻子",这已经并正在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由于这一转向发生的时间不长,加之,人类智能本身的自然塑造过程以及在其成长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目的、功能、进化、选择本身都充满着极其复杂的理论难题,因此,尚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4.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