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正芳[1] Liu Zhengfang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5
出 处:《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3期100-108,共9页Journal of Party School of Sichuan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
基 金: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MYJS201912);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英才”培育计划项目(SQ2020-MY11)。
摘 要:四川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机制,至脱贫摘帽时已趋于稳定运转状态。经精准扶贫实践的检验,一方面,在实现脱贫摘帽目标中起了重要作用,有效扭转了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另一方面,应急性机制、地方性机制、统一性机制相互交织,在实施对象发生具体变化情况下需要不断完善。在优化完善的基础上保持精准扶贫机制的稳定持续和提质增效,是维护脱贫成效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机制保障,对实现全面小康和解决相对贫困具有直接意义,是乡村振兴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基础。着眼于四川民族地区脱贫摘帽后的新目标与新实际,着力解决精准扶贫机制中存在问题,实现精准扶贫机制的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重点在于加大财政和扶贫专项投入、注重扶志和扶智、统筹进行乡村整体发展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分 类 号:D633[政治法律—政治学] F127[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