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文俊 杨惠湖 姚鑫炎 黄惠兰 张玉倩 梁昭平 黄淑坚 张雪莲 LI Wenjun;YANG Huihu
机构地区:[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佛山528231 [2]广州市华南农大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300
出 处:《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21年第3期82-87,99,共7页Guangdong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
基 金: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乡村振兴)(2020ZDZX1004);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区域联合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9A1515110157);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项目(2018KQNCX277);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2019KJ137)。
摘 要:为确诊四川某鸭场11日龄樱桃谷雏鸭死亡原因,本研究采集送检鸭只的肝、脾、脑组织,经研磨处理,利用BHK-21细胞及鸭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及RT-PCR鉴定,从送检的疑似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病料中分离出一株鸭坦布苏病毒,将其命名为SCCD2020株。利用PCR方法对分离株E基因及NS1基因进行克隆,并对两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E基因和NS1基因全长分别为1503 bp和1062 bp。将两基因序列分别与GenBank已发布的26株坦布苏病毒的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核苷酸序列未出现变异及缺失,SCCD2020分离株的E基因与鸭源DTMUV-H株同源性高达99.2%,与鹅源分离株同源性为96.4%,与鸡源分离株同源性为86.7%。E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SCCD2020分离株位于中国和泰国流行的Ⅱ群毒株中,与Ⅱ群毒株同源性达96.2%,属于近年来国内DTMUV流行毒株之一。NS1基因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和E基因类似。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目前流行的鸭坦布苏病毒的基因组特征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关 键 词:鸭坦布苏病毒 E基因 NS1基因 序列分析 遗传进化
分 类 号:S852.65[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