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波峰末间期对早期复极图形人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瑜 廖虹[1] 李燕丽[1] 梁玲娣[1] 孙静[1] 廖建柳 贾彦尧[1] 宋筱海 黎源 

机构地区:[1]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柳州545000

出  处:《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年第11期1877-1880,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基  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No.Z20180276)。

摘  要:目的探究T波峰末间期对早期复极图形人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我院就诊的294例心电图呈现早期复极图形的病人,根据其临床病史分为无病史组(E1组)、早期复极综合征组(ER组)、合并其他疾病组(E3组),同时选取100名心电图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量各组常规心电图中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TpTed)、T波峰末间期与QT间期比值(TpTe/QT),之后每3~6个月随访1次,共进行5次随访,每次随访行常规心电图,记录TpTe间期、TpTed、TpTe/QT,同时通过病史回顾或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方式统计各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随访持续18个月。统计比较各组入院至随访结束期间TpTe间期、TpTed、TpTe/QT数值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析心电图数据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和随访时E1组TpTed、TpTe/Q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组、E3组TpTe间期、TpTed、TpTe/QT较对照组均延长,且ER组TpTe间期、TpTed、TpTe/QT较E3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1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组、E3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上升,且ER组较E3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病人及早期复极图形合并其他疾病病人的TpTe间期、TpTed、TpTe/QT等T波峰末间期测量指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且TpTe间期、TpTed、TpTe/QT等T波峰末间期测量指标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具有临床意义。

关 键 词:室性心律失常 T波峰末间期 早期复极图形 

分 类 号:R541.7[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