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小丁
机构地区:[1]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0
出 处:《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4期135-137,共3页China National Exhibition
摘 要:中国书法历史悠久,谈及书法中对篆隶体的研究,不得不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的汉朝。在秦朝至汉朝的四百多年中,文字从大篆体到隶体的转化,是书法史中具有革命性的一次突破。要探析汉代书法中篆隶体的衍生、嬗变、突破等,那么,汉代铜镜上的铭文篆隶体便是很好的追根溯源的依据之一,继而以此依据为根基,对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篆隶体发展历程进行探析。对其文字、形制、书体的形变过程加以阐释,同时更有利于我们去理性认知和合理研究镜铭文书法体系的形成经历,从而探索篆隶体的发展过程。从书法学的角度去感悟镜铭篆隶体的结体特征和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构造演变,即镜铭书法文字"篆体--篆隶体--隶体"的嬗变过程。从最初始的常态篆体,到新的亦篆亦隶,而后的似篆非篆的篆隶体到最终新的常态的形成——隶体。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