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青岛理工大学 [2]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中国翻译》2021年第3期104-110,共7页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外国儿童文学汉译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YJC740031);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儿童文学跨学科拓展研究”(项目编号:19JZD036)的成果。
摘 要:孙毓修的儿童文学编译思想是其《童话》丛书编译行为和编译事件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结合孙毓修的编译言论与编译策略,探究其编译思想的特质和价值。研究发现,从“听之皆乐”到“合于管弦”的读者效果意识、“纯用白话文”又倚重文学性的文体意识以及打动“贤父兄”又适应读者认知的语境顺应意识构成了孙毓修编译思想的主体,体现了他编译思想的独特性、深刻性和整体性。在这三者之中,贯穿始终的是他独树一帜的读者意识,这构成了他儿童本位思想特质的底色,突出的文体意识体现出孙毓修作为译者的境界和水准,而清晰的语境顺应意识则体现出他作为编辑和出版者的眼界和见识。孙毓修的编译思想和相应实践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是对“矮化”、“小视”编译功用观点的有力反驳,并为当下儿童文学作品的编译提供了思想源泉、价值标准和策略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