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遗淮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俊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剧影月报》2021年第3期39-40,共2页Drama and Film Journal

摘  要:淮剧又名江淮戏,源于清代,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区。最初的淮剧,多为民间生活小戏,其主要唱调是在"门叹词"、"香火调"和部分民歌小曲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淮调(后称老淮调)。受徽戏和京戏影响,移植演出了一些表现历史生活的大戏,因需扎靠、打把子,故称"靠把戏"。在唱腔上,相应吸收了徽戏的唱腔加以变化,创造了"靠把调"(又称老徽调)。淮剧产生于民间,贴近生活,贴近民众,方言念唱,特色鲜明,具有既粗犷豪迈又不失委婉细致的艺术风格。在二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淮剧音乐也在淮剧发展中得到不断的提升与完善。

关 键 词:淮剧 音乐创作人才 唱调 淮调 徽戏 贴近生活 艺术风格 历史进程 

分 类 号:J82[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