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如何成为抗战文学的动力——论端木蕻良抗战写作对重庆资源的利用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范庆超 

机构地区:[1]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21年第4期136-142,共7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抗战时期满族文学的民族国家意识研究”(项目批准号:14CZW06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九一八"事变后,端木蕻良(以下简称端木)开始了抗战写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短篇小说《鴜鹭湖的忧郁》《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等篇章,构成了作家最初的抗战文学实践。这些作品,大多便捷取材于端木所熟悉的东北故乡,因而带上鲜明的东北文化印记。随着端木1938年8月来到战时的首都重庆,~(1)其抗战书写风格发生突变——"东北风"褪去,"重庆风"尽显。

关 键 词:端木蕻良 抗战文学 高粱米粥 《科尔沁旗草原》 抗战书写 资源的利用 九一八 《鴜鹭湖的忧郁》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