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断陷盆地典型种植模式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邹志刚 张浩[1,3] 曾昭霞[1,3] 张建云[4] 赵杰军[4] 包松莲[4] 张辰[1,2,3] 曾馥平[1,3]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5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广西环江547100 [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4

出  处:《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9期6-10,共5页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云南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断陷盆地喀斯特地区出现了万寿菊、柑橘、桃、梨、苹果、石榴等大规模种植园,为探明其生态适应性及经济实用性,在蒙自市、泸西县及建水县设置研究样地,分析比较各模式的养分特征及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玉米种植模式,其他模式的土壤养分含量更高,但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养分调整,例如各模式均受到较明显的N限制(N:P>>14),柑橘和苹果模式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同时,虽然仅石榴和万寿菊模式对光、热、水的利用效率优于玉米模式,但各模式的土地生产率相对于传统玉米模式均有17%以上的提升。可见,石榴、苹果等模式适宜在云南断陷盆地地区发展,可通过优化肥力投入结构、添加林下作物等进一步提升各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

关 键 词:资源利用效率 石榴 万寿菊 断陷盆地 

分 类 号:F326.1[[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