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中医内外治法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 谢立科[1,5,6] 彭清华 郝晓凤 彭俊 黄少兰 姚小磊 祁怡馨 吴权龙 曲昌海 张志芳 周亚莎 张明明 肖文峥 胥静 

机构地区:[1]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2]湖南中医药大学 [3]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不详 [5]美国南加州大学Doheny眼科研究所 [6]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出  处:《中国科技成果》2021年第10期18-19,共2页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273805、81574031、30772824、81260550);北京市中医药“十病十药”研发项目(编号:110000214001);首都医学科技发展基金(编号:2005-SF-III-074);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湘发改[2014]658号.20131198);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9FJ300);湖南省科研基金(编号:2015SF2016-6)等。

摘  要:干眼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干眼常见症状有眼部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眼胀眼痛、眼疲劳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在祖国医学中,干眼属于"白涩症""神水将枯"范畴.其危险因素主要有老龄、女性、高海拔、糖尿病、翼状胬肉、空气污染、眼药水滥用、使用视屏终端、角膜屈光手术、过敏性眼病和部分全身性疾病等.由于视屏终端及电子产品的泛滥应用,该病发病年龄渐趋于年轻化.近年来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约21%~30%,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已知干眼的发病机制是全身病理变化所导致的局部病变,主要病因病机有免疫炎性因素、性激素失衡、神经机能障碍及细胞凋亡等导致泪液质和量改变,及泪膜稳定性下降.目前国际上对干眼的治疗,主要为人工泪液点眼,此种方法仅为对症治疗而非对因治疗,部分患者使用人工泪液后并不能缓解干眼症状,甚至加重.中医药外用内服治疗干眼有几千年历史,有肯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关 键 词:神经机能障碍 人工泪液 视屏终端 发病年龄 干眼 眼痛 全身性疾病 翼状胬肉 

分 类 号:R27[医药卫生—中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