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验到证据的临床针灸医学——现代针灸疗效研究方法探讨(一)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魏辉 巩昌镇 田海河 王伊明 刘保延[6] 朱兵[7] 梁繁荣[8] 金观源 李永明 潘卫星 韩松平[12] 樊蓥 何崇 王德辉 冷三华 

机构地区:[1]全美中医药学会,美国佛罗里达州33778 [2]美国中医校友联合会,美国佛罗里达州33778 [3]美国中医学院,美国明尼苏达州55113 [4]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100101 [5]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中医针灸诊所,美国德克萨斯州75287 [6]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700 [7]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 [8]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9]国际系统医学研究所,美国威斯康星州53222 [10]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美国纽约10016 [11]霍华德休斯医学院珍妮亚研究院,美国弗吉尼亚州20147 [12]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3 [13]美京中医中心,美国弗吉尼亚州22182 [14]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俄亥俄州43221 [15]妙手针灸理疗,美国纽约10002

出  处:《中医药导报》2021年第5期1-8,共8页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摘  要:记录由全美中医药学会(ATCMA)、美国中医校友联合会(TCMAAA)联合组织的题为“从经验到证据的临床针灸医学”的学术讨论会上各嘉宾的发言。讨论会起因于王伊明的博文《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各嘉宾探讨了现代针灸疗效研究方法。该部分先由王伊明介绍文章《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分析了影响针刺疗效的“硬因素”与“软因素”,对针灸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针刺效果的评估标准提出疑问,提出关于现代针刺研究的几点想法。刘保延强调“针刺之要在于神”,值得高度关注。朱兵认为针灸临床研究的有些结论意义不大,针刺手法不要过于艺术化,针灸效应的机理研究不要过度“脑”化。梁繁荣认为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十大因素,包括理论指导、辨证诊断、精神心理、选穴处方、操作手法、针灸器具、治疗时机、个体差异、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等因素。金观源认为针灸的干预刺激十分微弱,其他信息易干扰针灸治疗信息的输入,针灸的所有效应都是通过促进或强化患者的自愈机制实现,要注意鉴别。李永明详细分析了针灸愈合作用假说、泛穴现象假说、“硬针灸”和“软针灸”的假说。

关 键 词:临床针灸医学 针灸疗效 经验 证据 随机对照试验 研究方法 访谈 

分 类 号:R245[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