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筱丽 单纯 Guo Xiaoli;Shan Chun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100088 [2]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100088
出 处:《研究生法学》2021年第2期144-150,共7页Graduate Law Review
摘 要:人权思想自古就已萌芽,并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而不断发展,直到近代人权概念开始出现。关于人权的理解方式及深度,不同国度、民族及文化间始终存在较大差异。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人类发展史上的灾睢将人们的关注点引向了人权,人类不得不对自身生存环境和状态进行深度思考和总结。《世界人权宣言》背负着人类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和自身自由发展的愿望出现在世人面前。尽管诞生之前人们对它充满各种质疑,但它近三年的孕育历程承载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心血,吸收了全球范围内关于人权思想的精华,最终成为联合国关于人权的第一份历史性文件。作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承诺,《世界人权宣言》竖起了世界人权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的伟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实现了人权这一模糊抽象概念的具象表达,其从普遍性、道德性及反抗性三个方面实现了这一创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