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易兰 YI Lan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出 处:《汉语言文学研究》2021年第2期70-81,共12页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摘 要:王粲和刘桢诗歌的接受过程,在历代汉魏诗歌选本中有不同的体现。六朝初步确立了二人诗歌的选录口径,《文选》收两人诗歌数量远超曹操、曹丕。唐宋现存的汉魏诗歌选本,仅三种涉及王、刘诗歌,多与拾遗补阙的目的或道学思想有关。明代复古派对王、刘的评价较高,亦不乏对此的反拨。清代则各主一家,多途并进。纵观历代选本发现,六朝是二人选本史上的黄金期,之后两人地位明显下降。两人之中,王诗的接受程度更高。再就具体篇目而言,王粲《七哀诗》其一和刘桢《赠从弟》其二,是历代公认的名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